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题管理>>课题计划>>文章内容
【研究论文】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需儿童的家长沟通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可歆

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需儿童的家长沟通实践研究

北环南村红黄蓝幼儿园  陈习佳  

 

摘要:近年来融合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园也深入践行融合教育,并致力于为特需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当特需儿童在幼儿园发生意外情况或家长与幼儿园理念相冲突时,针对家长的不同类型,我们应进行怎样的差异化沟通,既能让家长接受,又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园一些实践研究。

关键字学前教育 融合教育 特需儿童 家长沟通

 

家长沟通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常规且重要的工作,它密切联系着幼儿、家长和园所,影响着日常保教工作的有效运转。随着近年融合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园深入践行融合教育,并致力于为特需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在这一背景下,我园陆续吸纳进入几位特需儿童。

大班有三需要幼儿。一疑似自闭症幼儿,一发育迟缓幼儿,一自闭症幼儿。这三幼儿家长都较早意识到自己幼儿与普通幼儿有一些差异并参加特需培训,进行干预治疗。三位家长恰巧是三种完全不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沟通策略和方式。根据与这三位家长的沟通策略及其成效,做如下分析和总结。

一、通情达理型

恩恩是一名发育迟缓幼儿,虽然她在学科知识较落后,但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优异基本与普通幼儿无异。她穿着得体,服装整洁干净,性格较为平和。她发型复杂美观的并经常更换让人印象深刻,可见家人对其宠爱与她一年多的接触中,她也有着可喜的进步,有了形影不离的朋友、会和教师交流自身的需求。以下是教师对该类型家长的观察分析以及沟通策略。

)家长特点分析:

1.学历较高学识渊博

除了了解自家幼儿情况,还会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是特需幼儿教育方面半个专家。

2.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能供养一周五次的特教育,能给幼儿提供除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

3. 氛围和谐教养一致

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会出现多位大人围着一名幼儿转的情况而幼儿大多会审时度势,如果大人不同心协力,幼儿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能培养出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家庭,大多是家庭成员和睦,教养一致。

(二)应对策略

1.真诚相待展示专业

尽管这类家长大多对自己幼儿比较了解,愿意提前和教师沟通幼儿情况,也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但教师切不可放松警惕,怠慢幼儿或家长。

一次美术活动时,恩恩迟迟不肯动笔,询问原因她只是摇头在轻抚安慰过程中出现呕吐现象,当即联系家长接回。在后续跟踪时,家长反馈可能因为急性肠胃炎。本以为此事到此结束,没想临近傍晚,恩恩妈妈又联系教师,说幼儿吃午饭时,无意提到早上玩玩具时摔到头,再加上上午发生呕吐现象怀疑可能是脑震荡。当时立刻联系另一位教师和早到的几名幼儿,得到的说法是没人看见。我和恩恩妈妈反映真实情况,并建议去医院检查更放心。当晚检查下来结果一切正常。第二天恩恩妈妈与我进行深入的沟通并提出家长24小时看监控的想法我先告知除家长可以看到的2小时以外,幼儿园24小时都有监控的。再表示恩恩的情况不在于监控是否能24小时看到,因为幼儿活动范围比较广,即使家长一直关注,也会出现不在监控下的情况,恩恩需要的是一个小帮手,可以陪伴在她身边,和她一起行动。最后我提出一对一互帮行动,让恩恩的好朋友和她呆在一起,做她的小眼睛,如果出现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小助手立即告知教师。后续我也经常和家长反馈恩恩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平时发现的闪光点恩恩妈妈后来都比较放心。

二、闭目塞听型

康康是一位疑似自闭症儿童。平时别人和他交流时,他只愿意接收自己喜欢的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活动时能专注约5分钟。跟随性较弱,集体活动时会跑进区域,早操期间会跑去滑滑梯。康康妈妈从一开始就嘱咐我们要对他严格要求,并说特需学校老师都很凶,效果很好,希望我们也可以这样。一次我们发现班级幼儿童童出于大姐姐心理,会帮着康康做一些事情。比如康康不肯就餐时会喂他,康康东西掉会帮他捡起来。我们把这些当温馨小片段康康妈妈,康康妈妈表现得非常生气,告知我们这些康康都学过,以后必须让他自己完成以下是教师对该类型家长的观察分析以及沟通策略。

)家长特点分析

1.教养方式自成体系

除要求我们以特需学校教师教育方式教养幼儿外,在家访时,康康妈妈展示康康数学和美术方面的才能,告我们康康能根据范例进行模仿绘画。当得知幼儿园更注重培养幼儿园的想象力创造力时,表达遗憾与不解

2.自尊心强护短明显

康康有疑似自闭症,日常能进行简单沟通,但很难深入互动一开始我们和康康妈妈沟通康康集体活动情形,告知康康很难参与其中,康康妈妈表示不能接受,觉得幼儿园的数学题幼儿早就学过,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一次我们探讨康康情况时提到,康康偶尔会出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会自己打饭的现象。康康妈妈表示这些康康都是会的,让我们不用插手。因此我们尝试让康康自己完成,但是经过和康康多次单独沟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效果并不显著

3.固执己见偏听则暗

和康康妈妈沟通康康情况时,康康妈妈说的最多的是我们在外面培训不是这个样子的,他表现优异,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康康妈妈希望在特教育中幼儿的状况能完美复刻在幼儿园30人左右的集体中,但在不同的体系和教育理念下是很难达成的。

(二)应对策略

1.讲事实摆道理

教师需告知幼儿园和特需学校的不同之处。首先,幼儿园一个班有30左右的幼儿,每个幼儿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我们会给每个幼儿提供关注,但是不会偏爱。其次,每班只有2教师和1生活教师,每个教师各司其职,没有办法做到特学校的一对一指导。

2.明确学习重点

教师要和家长沟通特需幼儿来幼儿园目的是什么?一些学科知识的教育在特需学校里都已经教授。幼儿园的学习重点社交能力,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更好的融入集体和社会。如果康康妈妈拒绝其他幼儿对康康的帮助,坚持凡康康亲力亲为,会阻断康康和其他幼儿交流的途径,有碍康康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而失去进幼儿园的意义。

3.提供展示机会

康康妈妈自尊心强,喜欢表述幼儿的长处。教师可投其所好,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提供展示的机会,并及时进行反馈。

康康运动能力比较强,但他需要家人在旁辅助才能完成。因此在跳绳比赛时,我们特意申请让康康妈妈入园,辅助其比赛。并在比赛结束后,录制其他幼儿对康康的赞美,反馈给家长,康康妈妈对此表示比较欣慰。

三、轻微焦虑型

第一次家访,小彭妈妈问我一个问题:“你知道我家孩子的情况的吧?当时愣了一下,小彭妈妈叹了一口气说:“我家幼儿有自闭症……”。因此,一开始我就特别关注他,观察下来,发现小彭能其他幼儿沟通,除了协调性有所欠缺绘画比较抽象外,其他学科知识都不错。以下是教师对该类型家长的观察分析以及沟通策略。

)家长特点分析

1.要求较高抉瑕掩瑜

小彭妈妈曾说小彭学科知识已达到小学两年级水平,但是不知道学到的东西有没有用,并深感无力。当告诉小彭妈妈,小彭在做值日生时表现得尽职尽责,小彭妈妈的反映是震惊。又有一次,教师告诉妈妈,在路上散步时,小彭看到地上有一个树枝,怕误伤别人,就把树枝移到了别的地方,他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幼儿。小彭妈妈表达出来的不是对幼儿表现的惊喜,而是夸赞教师观察细致。小彭妈妈关注的仿佛不是小彭这个幼儿,而是必须样样符合社会的行为标准。即使我告诉,幼儿除了偶尔会发脾气外,一切表现都很正常,甚至过大其他特需幼儿,小彭妈妈还是坚持认为自己的幼儿是特殊的,异于常人

2.固执己见惯性打压

一次小彭在介绍自制绘本时,教师发现幼儿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想象力丰富。妈妈对此的反馈是只要不打断他,他能讲一天呢,而且每次还不一样,言语中透露着浓浓的不屑一顾。无论小彭妈妈出于什么心理说出这番话,都让人感到惋惜幼儿的优点由家长表达出,变成一个不值得称赞,甚至还有点鄙视的事情。虽然可能是因为传统观念导致表达的害羞与含蓄,但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并不懂得大人的复杂表达。

3.教养方式自成体系

和康康妈妈一样,小彭妈妈也有一套自己的教养理论,因此她会随意停止外面的特训课程,并对幼儿的一些行为,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只是可惜,一年观察下来,小彭的表现呈下滑趋势。

(三)应对策略

1.发现优点及时反馈

因为从小彭妈妈接收的是幼儿的负面信息,所以在平时会更多关注幼儿的闪光点,并及时反馈,告知幼儿的各种优点和长处。虽然这种做法无异于螳臂当车,但希望在坚持努力下,能见到小蚍蜉撼大树的一天。

2.适时表达教育观点

小彭妈妈聊天风格是轻松幽默,因此在小彭偶有不足的时候教师也会开玩笑的口吻告知。比如偶尔专注力分散,会说小彭今天在集体活动时,一直在关注墙上的裂痕,又是往他的理想历史科学家迈进的一天。并且会搭配一些小彭的优点一起告知并嘱咐小彭妈妈,今天我们可以夸夸他哦。

晚上在做工作梳理和总结时,我常常反思,今天幼儿的某些反馈是正确的的吗?会对幼儿带来什么影响?有时也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专业而夜不能寐,在融合教育的家长沟通时,一进行一边探索,一边探索一边求证。不管是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融合教育为这些特需儿童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融合教育是一个趋势,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我们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将这一件事做好做踏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北环翕乐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