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题管理>>课题计划>>文章内容
【研究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环境创设(胡迪)
发布时间:2022-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可歆

学前融合教育中环境创设

常州市天宁区北环翕乐幼儿园 胡迪

                   

摘要:理论研究法~研究了学前融合教育和学前融合教育环境

创设的理论~并结合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参考了特殊教育工作者们的理论

研究结果和实证研究的经验总结~在结合特殊教育相关要求和自己的思考,最后得出在学前融合教育中进行环境创设的方案——随班就读为例。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环境创设随班就读

正文

一. 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探究与思考

考虑到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是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又考虑到不同文化差异对教育的影响不同。比如说日本是属于东方文化的一个代表,而英国的典型西方文化的代表国家,所以首先以这两个国家为例,对【1】国外的学前融合教育进行理论探讨。为后面环境创设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英国的学前融合教育

首先,英国的学前融合教育经历了不为社会接受,受到政府和社会重视的发展过程。特殊儿童在国家开始重视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那时候开始,逐步从家庭、托儿机构的隔离状态中走向普通托儿机构,并与同龄儿童一起参与学前教育的各项活动其次,英国的法律保证了学前融合教育各项政策的实施。例如,政府报告是1976年针对学前特殊儿童所提出的最早法案之一,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前儿童的早期康复和发展方面进行鉴别和筛选的明确规定,其目的在于知道相关服务人员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早期发现,同时还强调了父母参与的重要性,要求训练者需从儿童利益出发与其父母合作,还应从其它专家那里寻求帮助【2】和特别指导。沃尔克报告是英国第一次全面检测特殊教育的发展情况并详细讨论了相关议题后的报告书,对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有深远影响,融合教育由此成为英国特殊教育的核心政策,该报告把学前融合教育从低到高分为不同的层次:地区融合,即在普通托儿机构中提供特殊服务,但学前特殊儿童不属于普通班成员;社会融合,即学前特殊童在特殊班上课,但诸如美术、音乐、体育等副课在普通班级进行;功能融合,即特殊学前儿童成为普通班级中的一员,教师全力帮助他们,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学前教育及资助托幼机构法案于1996年颁布,计划规定对希望成为该计划成员和得到该计划基金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专门的要求,要求他们除了要遵守学前儿童教育实施章程外,还应参加专业培训,规定相关组织和地方教育协会需要以合作的方式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特殊教育绿皮书是继1978年沃尔克报告后最重要的跨世纪政策性文件,提岀了八大主题:卓越政策、与父母合作、实践支持、增进融合、特【3】殊教育需要规定的计划、技能的发展、共同合作、及情绪与行为困难实践原则。该报告要求所有儿童均在普通托幼机构注册,建议把年幼或有慼官障碍、障碍的中度学习困难儿童优先列为学前融合教育对象。后面的稳妥开始指南和特殊教育实施章程的等相继对学前融合教育作了更加详细的政策规定,这些政策为学前融合教育的政策不断完善,为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础。

 ()日本的学前融合教育

  日本的“融合教育”成为“统合保育”,意思不仅是指让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进入正常班这样一种教育模式,而且保证能满足你每一个学前儿童的需要。【4】日本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困难期、黎明期和普及期。困难期:从二战结束到1963,国家没有重视学

前融合教育,也没有法律上的保证,一些有识之士通过民间机构对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尝试了学前融合教育,但举步维艰。黎眀期: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加、儿童出生率的低下和邻里关系的淡漠,让普通学前儿童进入集体活中的呼声不断高涨,来自欧美的正常化教育理念和深化,让有发展障碍的儿童进入普通的托儿机构接受集体保教的要求也日趋强烈,政府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从法律上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证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日本的学前融合教育迎来了春天。标志性的实践主要包括1963年中央儿童福利审议会报告、1971年立川市学前特殊儿童保育实施纲

要、1973年中央儿童福利审议会批复。普及期:主要是将黎明期的文件精神转化为各项政策法规以及行政措施,以保证学前融合教育的真正开展。主要事件包括1971年《关于扩大和完善今

后托儿机构教育的基本实施办法》、1974年《学前融合教育实施纲要》、1975年《私立托幼机构补助振兴法》、1978年《关于保育所招收学前特殊儿童》等这些措施在具体的操作和保证方面对学前融合教育作了指导和保障,目前保育所,幼儿园、福利机构等各种托幼机构以不同形式实践者实践着学。

三、学前融合教育环境创设的理论探究与思考

  在分析了国外学前融合教育的基础上,在结合我们国家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现在选取学前随班就读中环境的创设为切入点来反映一下学前随班就读中的工作侧面和要求。纵观国内外的相关学前融合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学前融合教育环境的创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环境创设第一、物理环境的创设;第二、心理环境的创设;第三、最少受限制环境的创设。物理环境创设的涵义是说为学前特殊儿童创设个限制最少,安全有效的外在环境,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的创设是指为学前特殊儿童创设一个与同伴、老师、家长之间有效互动的内在环境,其目的是让学前特殊儿童在融合教育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最少受限制环是指不仅仅是让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幼儿园,学校不能拒绝有障碍的儿童入学.还应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安置与合理的措施,还应该为他们准备合适的课程教材等,个别干预、特设保育等方面的服务,让特殊儿童最大限度的与普通儿童互动,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这三个方面的环境共和写作形成一个立体的构建,5为学前儿童融合教育提供服务。理论上要创建这样的立体就需要相关团队的合作,在随班就读的安置模式中相关服务应该这样建立,然后在统合协调中有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专长服务于特殊儿童的教育生活和成长。以一个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脑瘫”小朋友的环境创设为例, 预设一个环境创设的方案。

 ()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小强 性别:男 年龄:6岁 小强家住山东,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文化程度不高,打零工养活家庭,爷爷奶奶年老,家庭经济困难,但家人关心孩子的成长。小强性格开朗,乐观、懂事。小时候不能正常爬行,被诊断为“脑瘫”,四年多的脑瘫物理治疗,效果良好,现在能走路了,就是动作还不是很协调。先天视力不好,佩带有眼镜。现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他学习很认真,基本上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但由于动作的不协调,写字不好,在语言表达上能让人听懂,但发音不够清楚,为了能让小强在该幼儿园得到事宜的教育,为其创设一个学前融合教育环境很必要。

物理环境的创设:分为室内和室外物理环境的创设,在室内来自于潜在危险的尖角、边、突出物凹凸不平、钩角和夹缝、障碍物等移开消除掉,对教师内和家庭内的环境做一个整体的观察和评估然后做调整。房间布置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做到温馨舒服,清洁。墙面可以张贴与儿童学习课程有关的物品,另外学校可以安排家长座椅,家长信息沟通,提供家长参考的图书。室外环境除了符合幼儿园环境创设外,还应该在过道和厕所添加扶手和栏杆,因为小强行动不方便,这样可以帮助他行走还有就是把小强所在的班教室安排在一楼来,因为上面的楼层涉及到爬楼梯,这对小强来说十分困难,而且怕楼梯会抵消掉物理治疗的效果。还要把小强的座位安排在前排以保护视力,对他坐的椅子,可以加上软软的坐垫,因为他目前不能走动太多。

心理环境的创设:在心理环境创设上首先是创设便于师生互动的环境,其次是要创设便于同伴互动的原则,最后是要创设便于家园互动的环境。在师生互动方面老师要有一个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他,选着适当的方法和他互动,多和他沟通,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上给他积极的关注和引导,多给予他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和他亲近,让他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对老师形成安全的依恋。在同伴互动上,老师要想办法多采用让儿童进行小组学习小组活动的方式让他参与,满足他交往的需要,表现的需要、游戏的需要。老师多引导儿童互相帮助,多在其它儿童面前给予他表扬,让其它儿童接纳帮助关心他,比如上厕所的时候一起去,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帮助扶持他一下。在家园互动环境的创设上,要重视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家长与家长的沟通,让其它小朋友的家长也能接纳在自己孩子班长有这样名特殊儿童,并且能够帮助他,关心他的发展,学校可以一周安排一次家长开放日,给家长与家长的 交流,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提供平台。随少受限制环境的创设:针对他精细动作不好写字的困难可以给他大格子的作业本,给他的笔杄加粗,这样他就可以写字了。

四.学前融合教育环境创设的思考教育面临的问题  

   针对学前融合教育环境创设的问题,翻看国内外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在结合我这几年接触和学习实践特殊教育的现状来分析。目前学前融合教育环境创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上的排斥仍然很强烈

  就拿我的设计方案来看,理想中我们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的平台让小强的爸爸妈妈和其它孩子的爸爸妈妈沟通,让他们理解,他们真的会像我们预想的那样能理解吗,情况大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针对重度的其它类型的特殊儿童,如重度智力障碍、多动儿童等家长的接纳程度是很低的。【6】幼儿园迫于其它家长的压力就算有接纳特殊儿童的意愿也会被迫放弃,进入院内的特殊儿童往往被“请回家去”,隔离在普通教育的门外。另外这种排斥感还来源于特殊儿童家长本身,理论上我们可以去给他们帮助,给他宣传特殊教育的理念,可是长久以来残而废的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么出息,自己因为有这样的孩子而心理有深深的自责感,自我把自己和孩子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自我隔离在普通教育之外。

 ()普通教育的负荷太大,对特殊儿童爱莫能助

  纵观别人的研究和社会上的网络资料调查显 ,有幼儿园在理念上还是愿意接纳特殊儿童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可是普通班级中的班额往往很大,老师们仅仅针对普通儿童压力就已近过大,无法再来顾及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称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

 ()经济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使相关服务成为泡沫

  根据上面的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理论和我设计环境创设方案来分析,其中有一些要求是比较难达到的,比如说提供大格子作业本,可是更多的满足如需要专业的特殊教育巡回辅导老师、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社会康复服务。这些人员也要生活,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他们的工资怎么办,一般来说,一个特殊儿童背后都有一个贫困的家庭,显然靠家庭支付是不现实的。在国外这些费用都是由国家在承担,在我们国家也有提到这方面的事情,但最终没有法律的保障,这就使得相关专业的服务显得比较“畸形”。还有一个很值得反思的问题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就算有国家的金钱在相关服务人员的工资上得到保障,让他们的服务没有后顾之忧,现在这方面也很难找出足够的符合条件的人来服务于我们的特殊儿童,就拿物理治疗中对脑瘫的康复治疗来说,我们国家符合条件的物理治疗师共没有50,可是脑瘫康复的需要每年增加几百万。而要培养一个物理治疗师的周期至少需要3,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经济的问题也是专业的问题,专业的问题又和经济的问题不可分割。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就仅仅说这几点是我们的特殊儿童一天一天长大,他们的教育形式还如此的不好,我们要怎么办,上面设计方案的也许在不明白的人看来是要求太高,为了一个特殊儿童的发展简直是“劳民伤财”,需要这么多的人力物力,牵涉到了这么多的专业,可是我要说的是这些要求不高,对一个特殊儿童来说这是基本的要求,所以对他们的这些需要是重要而且必要的,也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必要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打消降低要求的念头,可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五、学前融合教育环境创设待解决的问题

  很显然,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前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责任,国家,这回各界人土都必须关心他们,实实在在的要搞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事情已近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关头,不能再等,我们的特殊儿童不能再等怎么办, 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和我们的现实问题以为分析的问题存在之原因。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重点做好一下工作,并且长期坚持,使我们国家的学前融合教育以至整个特殊教育做到真正的教育,真正为儿童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

 2】明聪,英国式融合教育政策的发展与争议   

3】宁征,学前教育考察见闻[J].学前教育2001(1).

4】曹婕琼、晷飞美国.日本大陆地区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9(4)

5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60

 6】秦枫,基于残疾人教育讨论:排斥与融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0):17-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北环翕乐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